「改變與應變 - 為甚麼我們需要製作人?」
1. 主持人以有趣的遊戲方式給台上嘉賓和台下觀眾熱身,同時小遊戲內容快速瀏覽了議題的基本印象,讓不同界別的嘉賓和對此議題有不同理解的台下觀眾可以拉近討論的起步點,Fred 好棒喔~~~~ (也帥翻了!)
2. 台北推廣協會執行長陳琪提及,是製作人制或是導演制,簡單而言就是製作虧本了,誰負責就是哪一種制度
3. 製作人面對藝術家要求為了藝術效果與考慮預算平衡之間,人力飛行行政總監指出製作人不是藝術家,卻在成就藝術家的虛幻。鐵花村音樂總監鄭捷任和陳墴先後提及,要與藝術家保持對話,提醒創作初衷。不是完全的盲目配合,也不是完全的認為預算定了便不可能更改。
4. 販賣機電影監製李耀華講到與大陸合製電影,他指電影作為文化產物,不可能滿足全球每個地方的觀眾,如果決定電影要賣去大陸,便要為大陸而拍。
「2014亞洲製作人平台工作營分享」
1. 製作人需要甚麼?
- 技能:瑜珈似的,保持身心靈健康,還有身段的彈性與柔軟度
- Network:由於各國各地風土人情不同,Networking有助資源共享與運用
2. why producer need to research?
- 內理:藝術涵養的累積、眼界拓展,實務操作的需求,連結社會
- 外援:作為專業顧問、文化跨越
「製作人圓桌討論」
在微醺的氣氛討論,有一種敞開心窗說亮話之感。
1. 權力的來源包括:年齡、才華與魅力、背後的組織(Company/institution)、專業 (經驗與訓練)、網絡、資金和品格。
- 當滿足以上任何三項便可以當導演;但當製作人須滿足至少四項才不會容易被挑戰
2. 藝術行政也好、製作人也好,開始時熱情是非常重要,但熱情容易被消磨,最大的獲得其實是知識
3. 製作人和藝術家之間建立信任感,也需互相給予失敗的機會
---
後記:
在成為厲害的跨國製作人之前,不如先成為一個有好點子、願意打開耳朵和心靈的本地藝術家伙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