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行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行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藝術行政紮馬練習


Envisioning the Arts: Strategy and Capacity Building
藝術願景:策略與能力建設


離開台灣的讀書生活後,一直忙著工作或尋找好玩、值得做的事情,沒有甚麼時間以學習充電一下,也同樣是因為香港的藝術管理界別中找到短期、合符中高管理層、高質素的課程或講座是蠻困難的。但2月中參與由HKAAA和HKU  Social Science ExCEL3 Institutes辦的兩天工作坊,內容卻非常實用、深入並能拼出一些新火花。

那個用文字和溝通製作一個舞蹈演出

最近替一個同輩的年輕編舞寫演出計劃書、當監製。其實這是我第一次正式從頭到尾參與一個舞蹈製作的策劃,許多有趣但可能煩瑣的magic moments 飄浮在製作的過程中。
一開始的撰寫計劃書階段,不斷地與編舞溝通、了解他整個人、他的藝術取向、價值觀、對自己的期許,以至製作的主題、實驗的方向以及合作的伙伴,這個過程我會形容為福爾摩斯查案,很多零碎的線索和片段,其實交錯結成一個背景和哲學觀,因而慢慢形成眼前一個看來難以理解其實有點始終如一的藝術工作者(我故意不用「家」而取用「工作者」),當完成一份計劃書後,又會隨著創作建構發現這個交錯的結網不斷改變性質,有時像絲變柔軟了、有時似水狀延綿不斷、更有時候是鐵壁!
但從計劃書跳到實際埋班、籌備的階段,我便要往後退一點,在計劃書階段我可以大量參與討論甚至不停反問編舞、左右他的策略性思考,但實際執行期,有了其他創作人員的參與,便要適時地作為觀察者,聆聽他們在價值觀與藝術意念撞擊的擦出來的火花「吱吱」聲,故意抽身,因為這些衝擊不再單純是需要轉譯而產生的表層火花,而是內在的創意碰撞,這些碰撞需要他們自行處理,才能有成長的空間。
行銷藝術作品是我的創作舞台,作為監製很容易看到作品的魅力與吸引之處,但在宣傳時不斷重複和放大這些「亮點」,創作者可能會感到反感,彷彿把作品表面化、單一化,失去作品內在對話和延伸的空間(但觀眾不會看到你每個文案,可能一百個文案只看到一個,重複是確保訊息傳達的方式之一)。如何平衡取信於創作者,同時搭起通往觀眾和全院滿座的橋樑,殊不簡單,是折磨或是享受,每次經驗都可能不同喔。

我還是初哥,Preposition of Life 的伙伴們,繼續努力~ 還有半個月便演出了!



博物館新體驗-從一個愛情故事出發

2015年四月上旬,走了一趟比利時和荷蘭,其中比利時的中世紀古城布魯日的Historium Brugge博物館讓人一再難忘,是古蹟活化或博物館新形態的成功例子。這裡指的成功,僅以我的個人定義是:突顯古蹟及周遭文化的價值,並能向來訪者宣傳或傳遞價值所在;符合參與者的實際需要與興趣所及,並以當代參與者所能接受的方式傳遞知識。

布魯日(Brugge)位於比利時西北部的一個沿海古城,在十二、十三世紀時,是西歐最大的貿易商港以及重要商業城市,許多商業活動在此城發生,造就不少富商,從而亦養活了一些重要的藝術家。而Historium Brugge博物館便是以一個藝術家學徒的角度讓參觀者走進布魯日的中世紀歷史脈絡裡。

Historium Brugge博物館正門,
紅袍少女是這博物館的標誌

Historium Brugge博物館 位於布魯日廣場,主打以語音導覽、讓參與者親歷其景地走進中世紀時代的布魯日,認識和感受當時期的歷史與風土。其中提及的語音導覽和親歷其景,其實是以一個半虛擬的電影故事作為遊覽串連,配合館內模擬當時代的場景讓觀眾有特別的參觀經驗,同時加深對整個時代脈絡的印象。電影故事以當時期著名藝術家 Jan Van Eyck 的名作Madonna with Canon Joris Van der Paele  為重要素材,虛構了Eyck的學徒Jacob和畫中扮演Madonna的女模特兒Anna,並以二人的愛情故事作為電影主線。
畫家:Jan Van Eyck
 作品名稱:
Madonna with Canon Joris Van der Paele
全長約一小時的電影,參與者根據故事情節,在不同的房間移動,這些房間均極力模仿當時代的場景,雖然沒法如真人在面前演出般真實,但參與動線及觀賞設計別出心裁,例如講述學徒Jacob在聽令於畫家Eyck的指示一幕,觀眾被安排在一個窺探畫家工作的門外,還有改變電影是掛牆的的觀念,讓觀眾藉鸚鵡爬到燈架上,從鸚鵡眼睛俯視飯桌上的角度等。這些有趣的設計讓觀賞經驗更富層次,與場景設計互動,讓人印象深刻。

遊客帶著自己選擇的語言的導覽耳機,跟隨故事發展遊走不同虛擬場景的房間,
以不同的方式觀賞影片
參觀者以畫家工作室門外角度觀賞影片,
有時候影片中的演員反應更讓人以為參與在電影情節之中
認真如電影場景的房間佈置,與仿真度極高的人像與認真重塑的場景房間,
其一絲不苟的態度令人覺得想要打開所有房間的燈一再仔細觀賞。
我曾懷疑這個是真人扮演的....
當然「成功」並不是單指電影配合虛擬場景這一方面,後續的互動展覽和整個博物館空間設計也是非常巧妙的。在觀賞電影後,觀眾走到互動展覽區,除了傳統以展示版的文字和圖片說明外,亦有透過回顧電影片段提出幾個中世紀時期布魯日的商貿和社會背景的問題小遊戲。互動展覽區只有一層, 內容略為精要,展覽層外的陽台能俯覽整個廣場風景,陽台位置還設有望遠鏡,讓遊客仔細觀察廣場其他建築物。當離開展覽層正以為遊覽結束時,往下一層原來還是一家酒吧,遊客可以挑選著名的比利時啤酒,走到設有舒適座位的陽台,邊與友人微醺地聊天,邊享受布魯日和熙的陽光。

酒吧內各式各樣的比利時啤酒
廣場的美景與酒精,為這美好的觀賞經驗畫下句號
記得在台灣唸書時曾參與有關以故事行銷推廣松山文創園區的工作坊,當時研究所的曾介宏老師提出可以以古蹟原有的建築及歷史文化創作一個故事作為推廣,我們跟隨了對園區建築及文化有深入研究的導覽老師遊區,並從中取材創作,創作出數個不同風格的微電影故事,沒想到這個方式遠在比利時已經被具體執行,還加入了不同的元素試圖強化參觀經驗,知性、藝術與娛樂也兼顧得宜。從Historium Brugge的節日特備event中忽發奇想,若要使遊客重覆參觀此景點,每隔三數年便創作一支風格不同的電影,或許也能解決古蹟再利用中遊客只到一次便不再到訪的困局。



蠻好奇輪椅人士的特別通道會是怎樣,但標示的用心也讓人留下印象


---
Historium Brugge 官方宣傳片:



參考資料:
官網:https://www.historium.be/en/home
參考報導:http://www.fansofflanders.be/Channels/Things%20To%20Do/5_January_2013/03012013_Histor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