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漫遊:見微知萌展 、造字實驗室、2013 臺北美術獎

遇上下著毛毛細雨的周日下午,到北美館看展是不錯的選擇。

2014年3月2日。




雖然最後沒有去看徐冰的回顧展,但放在整在美術館正中央的這個大型作品令人印像深刻。
被實物大小般的城牆拓印包圍著,我問身旁的他:「Ai,你猜如果我們真的在這個城堡裡,會是甚麼角色?」
「清潔女傭吧」
吼~ 納悶。

我們移步到〈見微知萌展〉,
對的,沒想過這展覽反而給我們蠻多討論空間。
夏陽、姚慶章、韓湘寧、陳昭宏、司徒強、卓有瑞黃銘昌、葉子奇、顧何忠、郭淳、李足新、周珠旺、黃嘉寧等

這些超現實主義的畫家,以畫筆繪出比照片更真實的畫面。
隨著科技進步,我對於照片有時候比真實更真實這種「超現實」,有點害怕。
就像看科幻電影中,我感到被拉進一個虛擬但又好像非常真實的空間內,就像Inception裡的夢境。
甚至我會懷疑我這個人是否真正存在。

話說回來,我特別對年紀最大的夏陽畫中呈現出的速度感到很熟悉,對,就是上、下班時段,穿梭在中環站與香港站裡,咯咯作聲的高跟鞋、皮鞋作為主旋律,夾雜手機交談與地下鐵裝作有活力又輕鬆的背景音樂,就是那份大都會的速度感。可能自少在推崇這種「效率」的城市成長,對這個畫面竟有雀躍的快感。
夏陽 | 人群之十一,油彩, 畫布, 1978 101.5×137cm
韓湘寧 | 街邊速寫者,油彩, 畫布, 1982 152x229cm

韓湘寧的作品是總多作品較為像沖洗出來的照片,並非因為畫功不夠細膩,
也不是因為特殊的像薄暮把整個畫面隔了一層,而是比其他作品少了一份現代城市的冷漠和隔閡,多了點屬於人性的情感,對的。他是唯一一個畫家作品中,人物表情較豐富。
但同樣因為畫面增加了一層薄暮,這份溫暖的人性化卻又被抽離出來,彷彿在都會裡看見這麼溫馨的畫面,也不會是屬於觀看者的我們生活中所擁有的真實經驗,天啊…這也太悲哀了…

他說:「UM...我覺得在打電玩時才會看見這種矇矓畫面」
我:「在北京空氣很差不是這樣嗎?」
他:「那裡的霧是灰黑色的…」
我:「噢!」

陳昭宏的作品很大膽,以非常像真的方式,把乳房的每一個毛細孔和汗珠也繪畫出來,
說真的,我是女生也覺得超美麗。展覽簡介上還註明陳氏的畫風挑戰情色與藝術的界線,
也難怪吧,他把乳房畫得這麼唯美,就像水果一樣的晶瑩剔透,幾乎與一個性感女郎口咬一顆蘋果一樣的撩人。

L3961
單乳 陳昭宏 1994 (南畫廊)

來台灣後,好像沒有碰過有人姓司徒,原來司徒強真是香港人!
他作品裡的空間恰似是黑洞的某一個暗角,以混合媒材創作,那些淒美的玫瑰都是立體的,
它們像泣血、像嘶叫,但在漆黑的無重空間,聲音無法依靠粒子的運動傳到另一端。

司徒強 |星雲|壓克力顏料、麻布|158.5x222.9cm



郭淳|佔領美術館﹝海馬﹞|油彩, 畫布|70x125.5cm
英年早逝的郭淳在畫面中表現出一種愛麗斯夢境仙境的奇幻感,
超級巨大的動物和昆蟲置於美術館正中央,不只是可愛,反而有種毛毛的。
在他的展區另一端展出以沙灘或碎石為題的作品…
我:「為甚麼只有這一組畫要用膠箱蓋住表面?」
他:「因為畫面是立體的」
我:「有嗎????」(靠超近的看) 「真的! 每一粒小沙都是用點的點成! 哇塞~ 這個沙灘要點多久才完成呀??!!!」


第二個點是到造字實驗室,不用懷疑,這是一個好玩的互動空間,

來扮演倉頡造字或是發揮設計家的巧思,把文字圖像化。
天啊,類似的活動我在香港的展覽看過,但台灣人的作品也太有才了吧…都超美超有內涵的!
我只能把我的作品夾在人家的後面,偷偷躲起來....><"

最後是2013臺北美術獎作品展,得首獎的是一個疑似藝術進入社區/藝術拯救社區的裝置計劃,
五百棵檸檬樹│黃博志

這作品蠻感人的,透過一個復耕計劃,喚起大家對農業與土地互相依存的關係,檸檬樹看來有特別意思,但因為時間關係沒空多了解,希望之後有機會吧。


黃于珊。《不自然》II
雖然黃于珊的作品只得入圍獎,但卻是我最喜歡的,畫作的質感豐富,而且呈現出不同的張力,特別是光線穿透後落在後面的剪影,像不像快要長成蝴蝶的毛蟲,在蠶裡看著外面的世界! 很美! 期待她帶來更多好作品!


PS: 在書店看到一本中譯佛洛依德的《圖像與禁忌》,很有興趣,裡面還有很多劉其偉的畫作作附引,看看圖書館有沒有,要把它借來細讀  :>


官方資料:

見微知萌展

http://www.tfam.museum/Event/Event_page.aspx?id=2030&ddlLang=zh-tw


關於漫遊...


關於漫遊最常被提及的是法國波特萊爾的「漫遊者」(Flâneur)與「愛麗絲漫遊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就當代社會而言,「漫遊」表面上被界定為較不具壓力、閒散、不具特別目的的旅程,與漫遊有關的想像多元,主要是不在預想下的不期而遇,而「漫」總是怡怡然面對未知時空,具有稍為開放、不定型與偶然的實驗性與不太正式。漫遊至最後總會形成一張具有獨特脈絡與結構的地圖或於遊畢之後回首發現路徑自然形成。漫遊不具攻擊性更非唯一,同意每條路徑都通向美麗的邂逅,激發想像。期望透過與「精明觀察家」漫遊展覽,你我都有驚奇的旅程。
(這一段文字寫漫遊很全神!要學習、參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