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表演藝術賞重點回顧

Suie's choosen Performing Arts in 2015
1月:李俊亮 - 長沙灣的獨腳戲《一九八幾的一小時.生活圈》
馮美華 - 跨媒體總結演出《香港河流再想像》
2月:黑暗劇場
4月:CCDC - 《生日快樂》
5月:進劇場- 《樓城》
拉闊劇場-《婚姻這種邪教》
7月:香港話劇團-《維港乾了》
8月:「目擊」周展彤敲擊音樂會
神戲劇場-《狂揪夫妻》
9月:'Missing' by Gecko (UK) 壁虎劇團(英國)-《失•魂》
10月:果陀劇團-《淡水小鎮》
鼓童(日本)-《打男2015
11月:胡德夫(台灣) ╳ 鍾氏兄弟(香港)《芬芳的山谷》
12月:CCDC-《孤寂》
天台製作《行為淪喪》
SOUNDTUBE《ToConnect》

每一次看表演後填問卷,回答到一年看多少個演出,我都有點納悶,因為沒有正式統計。既然如此,那就整理一下2015年看的表演,作為2016年的參考吧。總的來說2015年看的表演裡,戲劇佔了超過半數,如果要我選年度最喜歡的戲劇表演,應該是《維港乾了》和《行為淪喪》。咦,有兩支,那就不算是「最」。香港話劇團的《維港乾了》故事有點荒謬,說一個「平常」家庭正為金錢和是否賣房子而困擾,沒想到突然發現在房子窗外的無敵維港大海景無聲地消失,維港乾涸這個天方夜譚的事情發生後,這個家庭成員連同整個香港有忙亂了一陣子,很多家裡光怪離奇的事情都被勾出來了,但沒多久,好像一切又回復正常。在現代的香港,荒誕劇應該也不能再被稱作荒誕劇了,因為我們都知道現實比戲劇更荒誕。《維港乾了》這劇的劇力不單在文本或導演任一方,而是荒誕的故事以寫實和認真的方式演繹,面對荒誕的「現實」,劇中人如常的以他們的世界觀生活,說到老人家每天提著水桶想要把水倒回維港,這種無力又不甘現在想來也讓人哽咽。以大型投影把海水投在乾涸的維港海床上,配以大媽們的公園排排舞為香港打氣節慶,雖然只是用對白去表達,但那映像卻彷彿每一個觀眾都能想像很到。
想想看,雖然一個舞台演出花上比電影門票貴三倍的價錢,但由活生生的演出說出來的對白,那些震憾、衝擊和觸動卻從年中亦能延伸至年尾,是不是很划算?
天台製作《行為淪喪》分類為戲劇對嗎? 或者說是劇場更適合。演出由60年代一位行為學家的老鼠實驗作為題材,實驗中,一群老鼠們被置於一個沒有天敵,有無窮無盡食物但空間大小不變的狀態,行為學家想要了解老鼠們在這個狀況下會出現甚麼行為。後來老鼠數量飽和,牠們的行為出現異常,包括停止繁殖、大量死亡、殺死自己的孩子,並且停止社交,只食瞓疴以及獨自整理毛髮,這群行為變異的老鼠被稱為 The beautiful one。除了故事背景取材十分有趣外,其敍述的方式亦非常豐富,包括以希臘神話當中的元素與實驗內的故事元素交集呈現,表演分為兩部份,上半部是環境導覽,由導演開發的apps 錄音帶領一行幾組的觀眾走出街,除了街上的平常人突然成為演員,不同組別的觀眾也會成為互相觀察的演員,這設計非常有趣,但由於在戶外環境,觀眾容易分神,而usher 身份只是指引方向,而耳機內的錄音指示沒有預先為這個互相觀察的任務舖排更多必要性,所以要能達致效果還有一點難度。下半部是完全的劇場演出,揉合的元素非常豐富,包括十四行詩的吟唱方式、本身創作的實驗背景、希臘神話、錄像、形體等等,較為斷續的敍述方式,比較像是詩歌。整個過程都覺得很棒,能在香港看到有心、有才華的演出真的很感動,如果能把上、下半部的連接加強將會更完美,多一個值得期待的藝團,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