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分享和創造的力量- 「2016年春美國考察之旅報告」第二回

獲 FIGMENT Project 創辦人
David Koren 送贈機構年報
"相比一般在吃飯聊天時的討論,藉由作品延伸出來的對話和討論更具人性化,而且有著深刻的情感交流和互相體諒,這個經驗非常獨特而且深刻。"

我於2016年4至5月期間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行政人員海外培訓 - 個人發展資助,前往美國紐約(New York)、華盛頓 (DC)、馬里蘭州 (Maryland)及北亞當斯(North Adams)等地考察,以下就著幾個考察重點與諸位分享。



(二) 考察FIGMENT Project 

FIGMENT Project 是我訪美的重點考察機構之一,我分別到了北亞當斯 North Adams 參與首次舉辦 FIGMENT Project 的 FIGMENT North Adams;到馬里蘭州 Maryland 參與了他們專為各個城市的 FIGMENT Project 策劃人與藝術家而設三天兩夜的實驗營 ALPHA;也在紐約參與了 FIGMENT NYC 活動前的每月藝術家會面,以及與創辦人 David Koren 和眾多參與者及策劃者訪談。

FIGMENT Project 正式成立於2005年,由 David Koren 與一眾義務藝術家及社區人士創辦,他們參照大型藝術節 Burning Man 的藝術社區模式建立,在紐約外島 Governors Island 舉辦大型參與式藝術節。他們認為在社區中有幾個重要的問題尚待解決,而這一種讓社區人士共同參與的藝術節可以提供一個解決這些問題的平台。他們發現新銳藝術家缺乏機會、藝術在社區中難以普及、社區人士被動、城市居民缺乏社區意識、城市中欠缺空間讓年輕家庭歡聚、公共空間的重新使用定義、過度的藝術品牌化與商品化。與其說 Figment Project 是一個跨城市藝術節網絡,我認為以文化倡議運動 (Cultural advocacy Campaign) 形容他們在做的事情更為合適。雖然美國文化著重享樂、著重感觀刺激和娛樂性,然而 FIGMENT Project 更關注如何以藝術作為連結人與人之間的橋樑。我從 FIGMENT 裡見証了這一群倡議者,如何以十一項原則及具體的策劃落實文化價值觀與願景。


在FIGMENT NA 擔任義工             FIGMENT NA的製作人Krystal 與義工統籌Jacob分享經驗



















FIGMENT North Adams:在自己的城市開展FIGMENT個案

出發前我從 David 口中得知,在這個小城發起 FIGMENT Project 的是一位尚未畢業的藝術管理系學生,到底一個年紀輕輕的女生如何能動員眾人共同籌辦藝術節呢﹖FIGMENT 總部為她提供些怎樣的支援﹖怎樣才能在一個城市開展 FIGMENT? 這個問題都在以義工身份參與FIGMENT North Adams 和與製作人 Krystal 和 Jacob 訪問期間得到解答。

我從紐約出發花了六小時到達北亞當斯,這個在 Massachusetts 省人口最少、只有一萬四千多人的小城市,體驗我首個 FIGMENT Project。Krystal 和 Jacob是一對同樣在Massachusetts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修讀 Arts Management 的大學戀人,Krystal在一年前曾到FIGMENT Chicago 實習,由於非常認同活動的價值觀,故主動聯絡David 向他申請在她居住的 North Adams 舉辦 FIGMENT,David 坦言對於經驗尚淺的Krystal 沒有很大的信心,但仍然希望給她嘗試一下。沒想到她竟然能說服學校裡創意產業研究的教授讓 FIGMENT Project 成為其全年的學習個案,使全班同學、甚至全學系的同學也參與其中,成為實作實學的機會。
在 Krystal 的帶領與老師的協助下,他們成功申請兩筆為數不大的政府資助,另外亦獲得城內著名的 MOCA 美術館的義工網絡協助。在訪談時 Krystal 提及 FIGMENT 總部提供的支援解決了許多他們在計劃初期的重要困難,包括申請政府資助及網上眾籌必須由非牟利機構名義申請,他們可直接使用 FIGMENT 總部非牟利機構的名義,而總部將每個城市成功申請的政府資助及眾籌金額以獨立帳戶處理,按計劃階段撥款給舉辦城市的製作人,同時,總部亦承擔了所有城市的活動保險費用(美國的保險制度非常嚴謹,若沒有購買合適保險將不可能舉辦此類戶外公眾活動),這兩個重要但是對草創團隊來說最難解決的問題均由總部包攬,可說是為 Krystal 他們打了一枝強心針。


我在APLHA的Project,一人劇場《海的氣息
ALPHA其中一個Project,
由Calling for all Parties
創作的 “Funbrellas”




















ALPHA:帶著Project來產生的對話

ALPHA 是 FIGMENT Project最年輕的計劃,與其他城市舉辦 FIGMENT Project 有點不同,ALPHA是一個以實驗為主、提供內部創新的三天兩夜宿營。在 ALPHA 裡每位參與者都必須帶著一個 “Project” 入營,Project 可以是一個藝術作品、可以是召開某一個議題的討論平台、也可以是一個表演、一場遊戲、一個工作坊等,與一般我們認為宿營必須所有人一起行動參與特定活動不同,整個 Camp 的氣氛非常自由,每個時段均有十多個活動或作品同時進行或展示,沒有大台、沒有大會人員提醒即將開始甚麼活動,甚至早、午、晚三餐都是在限定的兩小時內提供,每個人都為自己的時間分配和選擇負責,錯過了便錯過了,這種自主的價值觀與我過去接觸的歐洲朋友也很不一樣,讓我對美國文化有了另一種見解。

我帶進營的Project是有關漁民和大海的一人劇場,每場只有一名觀眾,共演出了十六場,一向慣於擔任行政或支援的我,一開始知道每人也需要帶一個 Project 進營有點困擾,後來在認真思考該帶些甚麼去,以至在營裡和其他參與者分享我的 Project時,我終於理解到每人帶 Project 的想法其實是把自己打開與他人交流的重要橋樑。每個人思考 Project 主題的出發點不同,有的想要表達一種想法和主張、有的為了實驗技法或想法、有的純粹為了好玩有趣、有的則是想尋找溝通的對象。儘管出發點如何不同,每一個 Project 都代表著創作者本人,藉由其他參與者體驗/參與/觀賞,創作者與參與者產生對話的機會,現代的美術館或展覽習慣了參觀者與作品本身的交流,這是一種美感經驗的取向,但其實不少藝術家或參觀者想要更直接接觸創作的靈魂,有時候作品本身無法直接觸動參觀者,但作品背後的想法卻是引起對話的可能。以我的一人劇場為例,觀眾們需要挑選一個被卡通化的中文字,每一個字也代表不同演出內容的選段,演出後我會捉著觀眾的手教他們寫一次他所選的中文字。


演出完結後的討論,觀眾們從我選取海洋、中文字等創作元素,認識到我的家庭背景、繁體中文字面臨的危機,更有甚者我們交換了東西方家庭價值觀的不同。不只在我的創作,Calling All Parties的 Project “Funbrellas” 是另一個很好的例子,創作者邀請參與者走進顏色繽紛的傘子裡,分享對特定議題的見解,我剛好走進了「美國傘」裡在同一把傘下我和Debra談著非常敏感的美國總統選舉題目。相比一般在吃飯聊天時的討論,藉由作品延伸出來的對話和討論更具人性化,而且有著深刻的情感交流和互相體諒,這個經驗非常獨特而且深刻。

這個親身經驗使我實在的感受到 FIGMENT 如何試圖以藝術作品建立社區關係,以及藉由創作賦權的力量,因此在回港前我已默默的計劃如何把FIGMENT帶回香港、帶進我生活的社區裡。


***
筆者按:2016年9月,很榮幸獲屯門區鄉師自然學校免費借出場地,於2017年2月舉辦FIGMENT Hong Kong!! 正招募籌備小組及創作project,詳情請瀏覽以下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figmentHK/)

***
參考書籍:
David Koren , 2016. "FIGMENT - What is this? Why is nothing for sale? Why is everyone smiling?"
FIGMENT Project, Annual Report 2012-2015

***
紐約Immersive Theatre觀察與香港流動劇場演出實踐-「2016年春美國考察之旅報告」 第一回
http://suie-arts.blogspot.hk/2016/10/immersive-theatre-2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