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position of Life" rehearsal , choreographer: Joseph N. |
社會上如何衡量一個人的成功,很大程度基於他的工作,「職業無分貴賤」在主流社會只是為孩子還小時一套美麗的說詞,到孩子長大開始選科時,這句話便會演變成「職業是有分高低」。
有一位友人,在澳洲完成商科相關的大學學位回港,但由於不喜歡坐在辦公室做刻板的工作,享受戶外工作,早幾年在籌辦戶外活動的機構工作,而最近因為顧及職涯及財務需要轉到地盤工作,有些朋友覺得甚是可惜,不明所以。但在我看來這位友人清楚自己想要甚麼的生活,而且努力在自己想要的工作性質與能滿足想要的物質生活兩者之間,取得一個很好的平衡,反而替他高興。
在藝術社會發展還未很理想的環境中,有些師長是認為不會讀書的孩子如果喜歡藝術也不錯,只少不是沉迷毒品、賭博、援交或是加入黑社會,所以他們從藝術專業發展獲得的阻力可能相比成績優秀的人較少。大概不知從哪裡蹦出來的姨媽姑姐會說,這麼會讀書將來要當專業人士、修讀的科目是要在畢業後能輕易找到不錯收入的那些等等。不少有志投身藝術的少年人為了滿足家人的期望,都會選擇放棄,或是暫時放棄自己的理想,等到能獨立後再回個頭去追夢。
中學的好姊妹讀書成績優秀,同時喜歡並精於視覺藝術創作,當年A-level 成績不錯,入讀不錯的大學科目綽綽有餘,但不要說是選修藝術科,她放榜後曾打算修人文學科也有老師特意走過來,找我勸勸她不要這麼傻。後來我沒有了解是她自己想這樣或是為了滿足他人,她選了「有餐飽飯吃」的商科。經過幾年在商界穩定的工作環境後,在我決定到台北進修同年,她決意兼讀四年的藝術學位課程,如今她更在修讀 Master,沒有放棄一直嚮往的那道靈光。對從事創作的人來說,多元的經歷也許能為其創作提供更多創作養份,然而對於某些與身體、年齡緊扣的藝術領域,錯過了便是錯過了。我是說舞蹈,試想想,完成大學學位後已經22歲,身體筋骨等已經錯過最佳的訓練階段。
聽說演藝學院招收導演系學士學位課程,偏向招收已經完成一個學位的學生,的確沒有這種破斧尋舟的決心難以從幾百名候選者中脫穎而出,而這種毅力,在整個求學階段不段被挑戰,雖然有毅力堅持下去不代表有天才和才華,但在現今社會,如果脆弱一點也會迷失自我。而在藝術創作中迷失是常有之事。
以上出賣幾位朋友,也來自爆一下,當年A-level 我曾成功進入演藝電視電影學院第二次面試,後來放榜後學院請我補交成績表副本給他們,如果成績通過最低要求如無意外也會錄取 (根據高登消息),但當時我對電視電影一頭霧水距離喜不喜歡還有九萬丈遠,轉個頭得知自己成績可以成功入讀不差的大學本科,那封催交成績的信便被我塞在不知哪個飯煲的煲底了 (這種說法純粹誇張,其實那封信我還keep起不捨得掉,我也不知為甚麼)。我知道我的例子不能套用在以上的討論吧,但如果當年我沒有考得很好,只夠升讀high dipolma,也許真的會滾進去,然後成為眾多餓死的藝術工作者,囧……我現在當藝術行政沒有餓死已經很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