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劇場《18秒後》的Immersive theatre實驗- 導演訪問
去年(2016年) 暑假,仁戲在糊塗戲班黑盒劇場演出了流動劇場《18秒後》,故事講述少女黃詠芯突然失蹤後,家人、朋友以及擦身而過的旁人是堅持追尋、選擇重新開始、偶然記起她或者眨眨眼又繼續生活。演出探討記憶經過時間洗禮後,還能殘留多少痕跡,而仍然記得的人會否只是抓著自己的情感投射。演出由新銳創作人黃翰貞編劇及執導,運用流動劇場形,讓觀眾走進演區範圍,近距離觀賞。黃翰貞表示現實生活中沒有一個人能理解事情的全部,正如流動劇場的演出模式中,每人看到角度也都是獨特的。而獨一無二的觀賞角度卻又是構成零碎記憶的方式,正因如此把故事主題和表演緊扣在一起。為記錄這具探索性的演出實驗,特別訪問導演的創作構想。
訂閱:
意見 (Atom)
-
Credit : Third Rail Projects 紐約作為百老匯演出的重鎮,不單有著吸引遊客目光的傳統百老匯演出,也孕育了許多當代劇場的表演,而 Immersive Theatre (按字面翻譯為「沉浸式劇場」) 更成為各地劇場愛好者挑選百老匯音樂劇以外的首選。...
-
2016年出版、西西寫的《試寫室》: 你好! 從擠迫的報章專欄搬到寬敞的書本裡,覺得怎樣?雖然你的墨水塵封了四十多年,但轉印到書上,你的青春仍然是三十出頭,我還能感受到你對世界的熱切和活潑,多好呢! 我忘了介紹自己,我是個成長在九十年代的人,今年是2020年,我和你永遠保有的三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