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在藝管工作坊認識港樂行政朋友,今天晚上意外欣賞了香港管弦樂團輕鬆樂聚的電玩系列交響音樂Final Fantasy : Final Symphony。先旨聲明,這篇不是樂評,我不會寫樂評,以下單純是藝文記錄和分享,不要寄望我有甚麼深刻見解,為了讓大家不要太認真對待以下分享,我就邊吃著宵夜重慶酸辣粉邊寫。
相信能吸乾淚水的吸墨紙
墨爾本藝文足印 (3) ArtPlay
墨爾本藝文足印 (2) - 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 (NGV) Fiona Hall
墨爾本藝文足印 (1)- Immigration Museum
剛過去一周短遊墨爾本,和大家分享一些藝文足印。
Immigration Museum
澳洲是移民國家,來自四面八方的移民因不同原因移居至南半球的這片土地。從離家、前往過程、獲得國民身份,以至抵達後重新建立/尋找身份認同,以空間重塑、物品展示等讓參觀者親身感受移民者離鄉別井的心路歷程。在主展館門口的一個「Leaving Home」作為所有事情的開始,是曙光也同樣是不安吧? 這展館從宏觀的角度介紹移民們因為不同的拉推因素,如澳洲的淘金熱、尋找自由、婚嫁、戰禍等而移居至此,並以年份記錄不同時期的移入狀況。
Immigration Museum
澳洲是移民國家,來自四面八方的移民因不同原因移居至南半球的這片土地。從離家、前往過程、獲得國民身份,以至抵達後重新建立/尋找身份認同,以空間重塑、物品展示等讓參觀者親身感受移民者離鄉別井的心路歷程。在主展館門口的一個「Leaving Home」作為所有事情的開始,是曙光也同樣是不安吧? 這展館從宏觀的角度介紹移民們因為不同的拉推因素,如澳洲的淘金熱、尋找自由、婚嫁、戰禍等而移居至此,並以年份記錄不同時期的移入狀況。
流動劇場《18秒後》的Immersive theatre實驗- 導演訪問
去年(2016年) 暑假,仁戲在糊塗戲班黑盒劇場演出了流動劇場《18秒後》,故事講述少女黃詠芯突然失蹤後,家人、朋友以及擦身而過的旁人是堅持追尋、選擇重新開始、偶然記起她或者眨眨眼又繼續生活。演出探討記憶經過時間洗禮後,還能殘留多少痕跡,而仍然記得的人會否只是抓著自己的情感投射。演出由新銳創作人黃翰貞編劇及執導,運用流動劇場形,讓觀眾走進演區範圍,近距離觀賞。黃翰貞表示現實生活中沒有一個人能理解事情的全部,正如流動劇場的演出模式中,每人看到角度也都是獨特的。而獨一無二的觀賞角度卻又是構成零碎記憶的方式,正因如此把故事主題和表演緊扣在一起。為記錄這具探索性的演出實驗,特別訪問導演的創作構想。
藝術行政紮馬練習
Envisioning the Arts: Strategy and Capacity Building
藝術願景:策略與能力建設
離開台灣的讀書生活後,一直忙著工作或尋找好玩、值得做的事情,沒有甚麼時間以學習充電一下,也同樣是因為香港的藝術管理界別中找到短期、合符中高管理層、高質素的課程或講座是蠻困難的。但2月中參與由HKAAA和HKU Social Science ExCEL3 Institutes辦的兩天工作坊,內容卻非常實用、深入並能拼出一些新火花。
旁觀戲劇教育 - TEFO戲劇教育會議2015 觀察分享
太久沒有寫文章,覺得有點愧咎,剛好翻閱一年多前參與TEFO 戲劇教育會議時的觀察文章,有些觀點重讀亦甚是有趣,先放上來分享一下。
這個問題是否有點尖銳﹖不怕太尖銳,只怕不討論。
訂閱:
文章 (Atom)
-
2016年出版、西西寫的《試寫室》: 你好! 從擠迫的報章專欄搬到寬敞的書本裡,覺得怎樣?雖然你的墨水塵封了四十多年,但轉印到書上,你的青春仍然是三十出頭,我還能感受到你對世界的熱切和活潑,多好呢! 我忘了介紹自己,我是個成長在九十年代的人,今年是2020年,我和你永遠保有的三十...
-
Suie · 等待咖啡滴溜的時光 隨著在家的時間多了,我們消費的內容或創作超出日常水平,不知道大家這段時間挑選的內容物是甚麼呢? Netflix、youtube、看書,一開始我也這樣,然後覺得整天坐在電腦、ipad 前,腰都酸透了,更不要說整天在家已經胖了很多。之後開始...
-
綠葉劇團 「形體劇場工作坊1.0 (控制與極限)」2016年2月班 沒有打算當演員的我,卻「膽粗粗」跑去參加了綠葉劇團的「形體劇場工作坊1.0 (控制與極限)」,除了抱著自我探索的想法外,也想要親自認識一下導師阿達 (黃俊達) 以及他所提倡的一套形體劇場表演的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