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分享和創造的力量- 「2016年春美國考察之旅報告」第二回
獲 FIGMENT Project 創辦人
David Koren 送贈機構年報
|
"相比一般在吃飯聊天時的討論,藉由作品延伸出來的對話和討論更具人性化,而且有著深刻的情感交流和互相體諒,這個經驗非常獨特而且深刻。"
紐約Immersive Theatre觀察與香港流動劇場演出實踐-「2016年春美國考察之旅報告」第一回
"Immersive Theatre 是建構了另一個與真實世界不同的世界與空間,讓觀眾親身走進去,被整個劇場的氛圍「吸收」,使每名觀眾都能身歷其境,並建構其獨特的觀賞經驗 (Machon, 2013:62-63)"
成績好對某些學生來說是一種懲罰
潛進失眠的故事裡 -Sleep No More 體驗
沉溺在絕對享樂與情慾的天堂 - Third Rail Project: Immersive Theatre "The Grand Paradise"
Credit : Third Rail Projects |
紐約作為百老匯演出的重鎮,不單有著吸引遊客目光的傳統百老匯演出,也孕育了許多當代劇場的表演,而 Immersive Theatre (按字面翻譯為「沉浸式劇場」) 更成為各地劇場愛好者挑選百老匯音樂劇以外的首選。談到 Immersive Theatre 許多人只知道英國劇團 Punchdrunk 改編自莎士比亞名劇馬克白 (Macbeth) 的 Sleep No More 現在長駐紐約外百老匯定目演出,但除了PunchDrunk ,亦不可忽視 Third Rail Projects 這個劇團,他們憑著啟發自愛麗斯夢遊仙境(Alice in the Wonderland) 的 Then She Fell,獲 The New York Times 選為 Top 10 shows of 2012.
一人劇場製造的親密關係
這個月十二號我獲得香港藝術發展局的資助遠赴美國紐約考察當地藝術參與的活動,心情極度緊張和興奮! 第一個活動便是Figment Alpha。Alpha是一個有關互動/參與式藝術的三天營,參與者的背景不拘,不管你是否受過專業藝術訓練,只要認同並願意遵守十一項參與原則,以及帶著一個藝術計劃進營便可。
由於活動規定一定要帶藝術計劃,在考慮無法由香港帶著許多硬件到美國的情況下,我嘗試創作了我的第一個一人劇場《Breathing of Sea 海的氣息》參與 Alpha。
由於活動規定一定要帶藝術計劃,在考慮無法由香港帶著許多硬件到美國的情況下,我嘗試創作了我的第一個一人劇場《Breathing of Sea 海的氣息》參與 Alpha。
演出前觀眾需要先挑選一隻紙船以決定他們觀眾的節目 |
自己的身體帶來的驚喜與想象力 ~ 綠葉劇團「形體劇場工作坊1.0 (控制與極限)」
那個用文字和溝通製作一個舞蹈演出
最近替一個同輩的年輕編舞寫演出計劃書、當監製。其實這是我第一次正式從頭到尾參與一個舞蹈製作的策劃,許多有趣但可能煩瑣的magic moments 飄浮在製作的過程中。
一開始的撰寫計劃書階段,不斷地與編舞溝通、了解他整個人、他的藝術取向、價值觀、對自己的期許,以至製作的主題、實驗的方向以及合作的伙伴,這個過程我會形容為福爾摩斯查案,很多零碎的線索和片段,其實交錯結成一個背景和哲學觀,因而慢慢形成眼前一個看來難以理解其實有點始終如一的藝術工作者(我故意不用「家」而取用「工作者」),當完成一份計劃書後,又會隨著創作建構發現這個交錯的結網不斷改變性質,有時像絲變柔軟了、有時似水狀延綿不斷、更有時候是鐵壁!
但從計劃書跳到實際埋班、籌備的階段,我便要往後退一點,在計劃書階段我可以大量參與討論甚至不停反問編舞、左右他的策略性思考,但實際執行期,有了其他創作人員的參與,便要適時地作為觀察者,聆聽他們在價值觀與藝術意念撞擊的擦出來的火花「吱吱」聲,故意抽身,因為這些衝擊不再單純是需要轉譯而產生的表層火花,而是內在的創意碰撞,這些碰撞需要他們自行處理,才能有成長的空間。
行銷藝術作品是我的創作舞台,作為監製很容易看到作品的魅力與吸引之處,但在宣傳時不斷重複和放大這些「亮點」,創作者可能會感到反感,彷彿把作品表面化、單一化,失去作品內在對話和延伸的空間(但觀眾不會看到你每個文案,可能一百個文案只看到一個,重複是確保訊息傳達的方式之一)。如何平衡取信於創作者,同時搭起通往觀眾和全院滿座的橋樑,殊不簡單,是折磨或是享受,每次經驗都可能不同喔。
我還是初哥,Preposition of Life 的伙伴們,繼續努力~ 還有半個月便演出了!
一開始的撰寫計劃書階段,不斷地與編舞溝通、了解他整個人、他的藝術取向、價值觀、對自己的期許,以至製作的主題、實驗的方向以及合作的伙伴,這個過程我會形容為福爾摩斯查案,很多零碎的線索和片段,其實交錯結成一個背景和哲學觀,因而慢慢形成眼前一個看來難以理解其實有點始終如一的藝術工作者(我故意不用「家」而取用「工作者」),當完成一份計劃書後,又會隨著創作建構發現這個交錯的結網不斷改變性質,有時像絲變柔軟了、有時似水狀延綿不斷、更有時候是鐵壁!
但從計劃書跳到實際埋班、籌備的階段,我便要往後退一點,在計劃書階段我可以大量參與討論甚至不停反問編舞、左右他的策略性思考,但實際執行期,有了其他創作人員的參與,便要適時地作為觀察者,聆聽他們在價值觀與藝術意念撞擊的擦出來的火花「吱吱」聲,故意抽身,因為這些衝擊不再單純是需要轉譯而產生的表層火花,而是內在的創意碰撞,這些碰撞需要他們自行處理,才能有成長的空間。
行銷藝術作品是我的創作舞台,作為監製很容易看到作品的魅力與吸引之處,但在宣傳時不斷重複和放大這些「亮點」,創作者可能會感到反感,彷彿把作品表面化、單一化,失去作品內在對話和延伸的空間(但觀眾不會看到你每個文案,可能一百個文案只看到一個,重複是確保訊息傳達的方式之一)。如何平衡取信於創作者,同時搭起通往觀眾和全院滿座的橋樑,殊不簡單,是折磨或是享受,每次經驗都可能不同喔。
我還是初哥,Preposition of Life 的伙伴們,繼續努力~ 還有半個月便演出了!
2015 表演藝術賞重點回顧
Suie's choosen Performing Arts in 2015
1月:李俊亮 - 長沙灣的獨腳戲《一九八幾的一小時.生活圈》
1月:李俊亮 - 長沙灣的獨腳戲《一九八幾的一小時.生活圈》
馮美華 - 跨媒體總結演出《香港河流再想像》
2月:黑暗劇場
4月:CCDC - 《生日快樂》
5月:進劇場- 《樓城》
拉闊劇場-《婚姻這種邪教》
7月:香港話劇團-《維港乾了》
8月:「目擊」周展彤敲擊音樂會
神戲劇場-《狂揪夫妻》
9月:'Missing' by Gecko (UK) 壁虎劇團(英國)-《失•魂》
10月:果陀劇團-《淡水小鎮》
鼓童(日本)-《打男2015》
11月:胡德夫(台灣) ╳ 鍾氏兄弟(香港)《芬芳的山谷》
12月:CCDC-《孤寂》
天台製作《行為淪喪》
SOUNDTUBE《ToConnect》
每一次看表演後填問卷,回答到一年看多少個演出,我都有點納悶,因為沒有正式統計。既然如此,那就整理一下2015年看的表演,作為2016年的參考吧。總的來說2015年看的表演裡,戲劇佔了超過半數,如果要我選年度最喜歡的戲劇表演,應該是《維港乾了》和《行為淪喪》。咦,有兩支,那就不算是「最」。香港話劇團的《維港乾了》故事有點荒謬,說一個「平常」家庭正為金錢和是否賣房子而困擾,沒想到突然發現在房子窗外的無敵維港大海景無聲地消失,維港乾涸這個天方夜譚的事情發生後,這個家庭成員連同整個香港有忙亂了一陣子,很多家裡光怪離奇的事情都被勾出來了,但沒多久,好像一切又回復正常。在現代的香港,荒誕劇應該也不能再被稱作荒誕劇了,因為我們都知道現實比戲劇更荒誕。《維港乾了》這劇的劇力不單在文本或導演任一方,而是荒誕的故事以寫實和認真的方式演繹,面對荒誕的「現實」,劇中人如常的以他們的世界觀生活,說到老人家每天提著水桶想要把水倒回維港,這種無力又不甘現在想來也讓人哽咽。以大型投影把海水投在乾涸的維港海床上,配以大媽們的公園排排舞為香港打氣節慶,雖然只是用對白去表達,但那映像卻彷彿每一個觀眾都能想像很到。
想想看,雖然一個舞台演出花上比電影門票貴三倍的價錢,但由活生生的演出說出來的對白,那些震憾、衝擊和觸動卻從年中亦能延伸至年尾,是不是很划算?
天台製作《行為淪喪》分類為戲劇對嗎? 或者說是劇場更適合。演出由60年代一位行為學家的老鼠實驗作為題材,實驗中,一群老鼠們被置於一個沒有天敵,有無窮無盡食物但空間大小不變的狀態,行為學家想要了解老鼠們在這個狀況下會出現甚麼行為。後來老鼠數量飽和,牠們的行為出現異常,包括停止繁殖、大量死亡、殺死自己的孩子,並且停止社交,只食瞓疴以及獨自整理毛髮,這群行為變異的老鼠被稱為 The beautiful one。除了故事背景取材十分有趣外,其敍述的方式亦非常豐富,包括以希臘神話當中的元素與實驗內的故事元素交集呈現,表演分為兩部份,上半部是環境導覽,由導演開發的apps 錄音帶領一行幾組的觀眾走出街,除了街上的平常人突然成為演員,不同組別的觀眾也會成為互相觀察的演員,這設計非常有趣,但由於在戶外環境,觀眾容易分神,而usher 身份只是指引方向,而耳機內的錄音指示沒有預先為這個互相觀察的任務舖排更多必要性,所以要能達致效果還有一點難度。下半部是完全的劇場演出,揉合的元素非常豐富,包括十四行詩的吟唱方式、本身創作的實驗背景、希臘神話、錄像、形體等等,較為斷續的敍述方式,比較像是詩歌。整個過程都覺得很棒,能在香港看到有心、有才華的演出真的很感動,如果能把上、下半部的連接加強將會更完美,多一個值得期待的藝團,真好。
訂閱:
文章 (Atom)
-
2016年出版、西西寫的《試寫室》: 你好! 從擠迫的報章專欄搬到寬敞的書本裡,覺得怎樣?雖然你的墨水塵封了四十多年,但轉印到書上,你的青春仍然是三十出頭,我還能感受到你對世界的熱切和活潑,多好呢! 我忘了介紹自己,我是個成長在九十年代的人,今年是2020年,我和你永遠保有的三十...
-
Suie · 等待咖啡滴溜的時光 隨著在家的時間多了,我們消費的內容或創作超出日常水平,不知道大家這段時間挑選的內容物是甚麼呢? Netflix、youtube、看書,一開始我也這樣,然後覺得整天坐在電腦、ipad 前,腰都酸透了,更不要說整天在家已經胖了很多。之後開始...
-
綠葉劇團 「形體劇場工作坊1.0 (控制與極限)」2016年2月班 沒有打算當演員的我,卻「膽粗粗」跑去參加了綠葉劇團的「形體劇場工作坊1.0 (控制與極限)」,除了抱著自我探索的想法外,也想要親自認識一下導師阿達 (黃俊達) 以及他所提倡的一套形體劇場表演的哲學。